close
聽·見《李白》
《李白》第200場演出主創團隊合影。
人物志
濮存昕說:“李白特別像孩子,很真!從他的詩詞中能夠讀得到。他的詩詞通俗易懂,朗朗上口,之所以流傳下來那麼多首,是當時的文人、百姓記下來的,因為他的詩詞接地氣,有太多人喜歡。”隨著越來越懂李白,濮存昕今天的表演也已經和10多年前不一樣瞭。他說如果用8個字概括李白就是:“自由性情、獨立品格”,我願意做這樣的“李白”。
“第五場,暮春,長江之濱”,排練至此的濮存昕忽然對舞臺一側的音效師說:“我回頭這一下,你把江水的浪花聲突然推上來,讓觀眾一下子聽到,這樣我覺得更能讓觀眾理解此時李白的心境。”坐在臺下的導演唐燁也提醒著音效師,要記住“濮哥”說的這個點。這是北京人藝經典話劇《李白》第198場正式演出的連排現場。
排練過後,坐在化妝間的濮存昕講到剛剛那段靈感的閃現,說到:“其實我們最終想到的是觀眾,讓觀眾感覺到我們的意圖,一下子從劇中的情節走進心境。水聲不止是自然聲響,在戲劇舞臺上他是立體的,人物要和水對話,觀眾和演員也心靈相通”。
在《李白》排練演出現場的濮存昕會有突然的靈感迸發,這或許正是戲劇的魅力,每場演出都會有新的東西出現。
2017年4月14日,19:30,《李白》第200場台北靜電機出租演出在三遍鐘聲後開始。從1991年首演至今,26年,演員換瞭好幾撥,分到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大都在劇中飾演過角色,隻有“李白”濮存昕和“宗琰”龔麗君沒變。22:00演出結束,編劇郭啟宏、導演唐燁和全體演員登臺謝幕並一起拍下瞭一幅照片。
回到化妝間的濮存昕,對著鏡子邊卸妝邊說:“哎,想老頭兒瞭。”表達著他對《李白》創排導演、自己父親蘇民先生的思念。這是父親2016年8月去世後,濮存昕再一次在首都劇場出演《李白》,濮存昕說:“每當開演時,聽到父親朗讀的開場詩,平常的累呀、煩呀的世俗生活,一下子就遠離瞭。藝術的山峰聳立在前,讓我們專註起來,開場後李白慷慨激昂的臺詞平地就飛揚起來瞭。父親的吟誦,就像交響樂隊演奏前的定調,這個戲的氣質品格‘何處覓詩魂’一下就建立起來瞭”。
第二天凌晨,導演唐燁也在她的朋友圈中寫道:“昨天是《李白》演出200場的日子,特別想念蘇民老師,每當幕間的吟誦響起的時候,我知道蘇民老師從未離開。”
談到2017年4月14日《李白》的200場紀念演出,濮存昕說“我們從事戲劇的,心中都有一個善意,就是想讓更多的人走進劇場,首都劇場每場演出才有900多觀眾,全北京有多少熱愛戲劇的觀眾啊!作為演員,就得一場一場地演,這樣才能滿足更多人進劇場看戲的願望。我們北京人藝有這種保留劇目的制度,讓有文學品質的戲能留下來,演員也希望是一茬一茬地接上來,這樣好戲才能留得住。”
《李白》從1991年首演、2003年復排,直至今天即將演出200場,其實並不算多,《茶館》已經演瞭快800場瞭。“這兩天的連排,大傢都很專註地在表演的縫隙中找新的方式,新的可能,補上來,在劇中扮演群眾的年輕演員也都很認真地在完成,我們不斷地培養,希望以最好的狀態見觀眾。”濮存昕說。
1991年,北京人藝導演蘇民先生決定排演郭啟宏編劇的作品《李白》,還不到40歲的濮存昕接下瞭這個角色。26年過去瞭,濮存昕談到今天的表演,說一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,體力不如從前,但表演會更“走心”瞭。整出戲不再拙力地完成,反而為自己開啟瞭另一扇門,這個是需要時間和不斷的演出,才能體會到的創作狀態。
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 文並攝
▲龔麗君、濮存昕合作《李白》26年。
編劇郭啟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宏(右)和導演唐燁。
桃園靜電機出租
《李白》第200場演出主創團隊合影。
人物志
濮存昕說:“李白特別像孩子,很真!從他的詩詞中能夠讀得到。他的詩詞通俗易懂,朗朗上口,之所以流傳下來那麼多首,是當時的文人、百姓記下來的,因為他的詩詞接地氣,有太多人喜歡。”隨著越來越懂李白,濮存昕今天的表演也已經和10多年前不一樣瞭。他說如果用8個字概括李白就是:“自由性情、獨立品格”,我願意做這樣的“李白”。
“第五場,暮春,長江之濱”,排練至此的濮存昕忽然對舞臺一側的音效師說:“我回頭這一下,你把江水的浪花聲突然推上來,讓觀眾一下子聽到,這樣我覺得更能讓觀眾理解此時李白的心境。”坐在臺下的導演唐燁也提醒著音效師,要記住“濮哥”說的這個點。這是北京人藝經典話劇《李白》第198場正式演出的連排現場。
排練過後,坐在化妝間的濮存昕講到剛剛那段靈感的閃現,說到:“其實我們最終想到的是觀眾,讓觀眾感覺到我們的意圖,一下子從劇中的情節走進心境。水聲不止是自然聲響,在戲劇舞臺上他是立體的,人物要和水對話,觀眾和演員也心靈相通”。
在《李白》排練演出現場的濮存昕會有突然的靈感迸發,這或許正是戲劇的魅力,每場演出都會有新的東西出現。
2017年4月14日,19:30,《李白》第200場台北靜電機出租演出在三遍鐘聲後開始。從1991年首演至今,26年,演員換瞭好幾撥,分到北京人藝的青年演員大都在劇中飾演過角色,隻有“李白”濮存昕和“宗琰”龔麗君沒變。22:00演出結束,編劇郭啟宏、導演唐燁和全體演員登臺謝幕並一起拍下瞭一幅照片。
回到化妝間的濮存昕,對著鏡子邊卸妝邊說:“哎,想老頭兒瞭。”表達著他對《李白》創排導演、自己父親蘇民先生的思念。這是父親2016年8月去世後,濮存昕再一次在首都劇場出演《李白》,濮存昕說:“每當開演時,聽到父親朗讀的開場詩,平常的累呀、煩呀的世俗生活,一下子就遠離瞭。藝術的山峰聳立在前,讓我們專註起來,開場後李白慷慨激昂的臺詞平地就飛揚起來瞭。父親的吟誦,就像交響樂隊演奏前的定調,這個戲的氣質品格‘何處覓詩魂’一下就建立起來瞭”。
第二天凌晨,導演唐燁也在她的朋友圈中寫道:“昨天是《李白》演出200場的日子,特別想念蘇民老師,每當幕間的吟誦響起的時候,我知道蘇民老師從未離開。”
談到2017年4月14日《李白》的200場紀念演出,濮存昕說“我們從事戲劇的,心中都有一個善意,就是想讓更多的人走進劇場,首都劇場每場演出才有900多觀眾,全北京有多少熱愛戲劇的觀眾啊!作為演員,就得一場一場地演,這樣才能滿足更多人進劇場看戲的願望。我們北京人藝有這種保留劇目的制度,讓有文學品質的戲能留下來,演員也希望是一茬一茬地接上來,這樣好戲才能留得住。”
《李白》從1991年首演、2003年復排,直至今天即將演出200場,其實並不算多,《茶館》已經演瞭快800場瞭。“這兩天的連排,大傢都很專註地在表演的縫隙中找新的方式,新的可能,補上來,在劇中扮演群眾的年輕演員也都很認真地在完成,我們不斷地培養,希望以最好的狀態見觀眾。”濮存昕說。
1991年,北京人藝導演蘇民先生決定排演郭啟宏編劇的作品《李白》,還不到40歲的濮存昕接下瞭這個角色。26年過去瞭,濮存昕談到今天的表演,說一定會隨著年齡的增長,體力不如從前,但表演會更“走心”瞭。整出戲不再拙力地完成,反而為自己開啟瞭另一扇門,這個是需要時間和不斷的演出,才能體會到的創作狀態。
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史春陽 文並攝
▲龔麗君、濮存昕合作《李白》26年。
編劇郭啟台中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宏(右)和導演唐燁。
桃園靜電機出租
AUGI SPORTS|重機車靴|重機車靴推薦|重機專用車靴|重機防摔鞋|重機防摔鞋推薦|重機防摔鞋
AUGI SPORTS|augisports|racing boots|urban boots|motorcycle boots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